大尺度救樓市 會患上依賴癥
發(fā)布日期:2015/7/3 10:06:48 | 瀏覽次數:3932 來源:《深圳商報》7月3日A02版6月28日,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土地審計報告顯示,全國由地方政府負責償還的債務中,需在今年償還的金額高達1.86萬億元。面對巨額的地方債務,地方政府的還債能力卻在下滑,振興樓市成為重要出路。僅6月下旬,多地就出現“大尺度”救市。
盡管多個省市早前已經多次出手救樓市,樓市回暖跡象也越來越明顯,但最近一段時間仍有一些城市“大尺度”救市,比如,西安出臺的樓市“新九條”中,就有“購房入戶”這一條。蘭州出臺的樓市新政中,包括公積金首付降到二成、購房可入戶、減免50%契稅等。救市尺度大,說明地方政府壓力大。
樓市不景氣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兩種壓力:一是財政收入壓力,二是債務償還壓力。在我國大多數城市,僅土地出讓金收入就占到地方財政收入一半以上。但有數據顯示,2014年西安土地出讓金收入占財政收入不到30%,今年西安財政收入壓力自然很大,出臺“大尺度”救市政策也不意外。
同時,很多城市通過政府融資平臺抵押土地獲得的貸款數額很龐大,僅今年需要償還的債務金額就高達1.86萬億元。在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收入普遍銳減的情況下,如何償還到期巨額債務,是地方政府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。在這種情況下,救樓市可能會拉動賣地收入和稅收增長去還債。
不可否認,救樓市還債是無奈之舉,地方政府沒有辦法一下子拓寬收入來源大幅增加收入,通過救樓市賣地還債是最現實的選擇。但是,應對債務壓力不能太過依賴救樓市,這是因為,救樓市不僅會制造泡沫,也會增加政府住房保障壓力,還讓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患上樓市依賴癥,借債、還債都靠樓市。
首先,應對債務壓力先要去“追債”。地方政府應該把各種應收款項盡快收回來,這是應對財政收入壓力和還債壓力的有效辦法。以土地出讓金為例,審計署報告顯示,2008年至2013年,全國29個省區(qū)市土地出讓收入少征3664.23億元。應該先追回少征的土地出讓金,這是地方政府應得的收入。
其次,有效控制地方債務增長。審計署報告還透露,9個省會城市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46%。對此,全國人大農業(yè)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包克辛表示,“也就是說,過去一年多我們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控制并沒有見到成效”。如果不有效控制債務,債務“雪球”會越滾越大,即使不斷救樓市也未必能應對債務壓力。
雖然新《預算法》、《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是“緊箍咒”,但仍沒有對地方債務增長形成有效約束。盡管今年3月份財政部下達了1萬億元的地方債置換存量債務額度,5月末又下達了第二批1萬億元的置換額度,但這種債務置換被認為是“治標不治本”。
“大尺度”救市雖然可以拉動土地財政收入和房地產稅收增長,但很顯然,救市會有副作用,尺度越大,副作用越大,后遺癥越多。因此,惟有有效控制債務增長,通過創(chuàng)新培育新的稅收來源,才能減少地方財政收入與債務管理依賴房地產,房地產才能輕裝上路,中國樓市才會健康發(fā)展。
原文鏈接:http://szsb.sznews.com/html/2015-07/03/content_3270062.htm